"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"出自哪个历史典故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1 01:12:40

【出处】: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》一诗。

【释义】:只要对国家有利,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,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。

【作者】:林则徐(1785年8月30日-1850年11月22日),福建省侯官(今福州市区)人,字元抚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号俟村老人、俟村退叟、七十二峰退叟、瓶泉居士、栎社散人等,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、思想家和诗人,官至一品,曾任湖广总督、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,两次受命钦差大臣;因其主张严禁鸦片、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,在中国有“民族英雄”之誉。

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(清)林则徐
力微任重久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
谪居正是君恩厚,养拙刚于戍卒宜。
戏与山妻谈故事,试吟断送老头皮。

1841年,由于投降派的陷害,林则徐被以“办理不善”的罪名革职降级,充军伊犁。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。虽然他蒙受冤屈,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,依然表示:即使被谪贬边疆,只要对国家有利,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。

典故便出于此。

知道的就以下这么多了,不知道会不会帮到你。

原诗如下:

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
(清)林则徐

力微任重久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
谪居正是君恩厚,养拙刚于戍卒宜。
戏与山妻谈故事,试吟断送老头皮。

历史背景:

1841年,由于投降派的陷害,林则徐被以“办理不善”的罪名革职降级,充军伊犁。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。虽然他蒙受冤屈,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,依然表示:即使被谪贬边疆,只要对国家有利,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。

典故便出于此。

林则徐 虎门销烟